close

信息來源於四川新聞網 / Cited from .newssc.org/發個微信撓個癢,24小時迷你倉換張CD抽根煙……這些微不足道的小動作,在高速開車的時候,也許會讓你攤上車毀人亡的大事!僅今年10月,成都涉及死傷的立案交通事故209件、死亡68人。交管部門從易發時間、易發區域、易發路段等做了詳細的分析,為讀者提供參考。500多人生命換來的不應是輕飄飄的故事而是沉甸甸的教訓這應成為2013年最不應忘記的痛感傍晚6時至夜間11時 最易發生交通事故易發時間夜間18時至23時數據:209件立案交通事故中,早高峰時段7至9時發生事故21件,午間時段12至14時發生事故14件,晚高峰時段17至19時發生事故26件,夜間時段19至24時發生事故55件。其中,18時至23時為事故高發時段,共發生事故66件。分析:早晚交通高峰,車流量偏大,加之不少司機均是急於上班或下班,開車時注意力不夠集中,所以事故多發。而在夜間,車流量雖然回落明顯,但夜間行車視線不好,加之車速較快,事故偏多。易發區域城西南、西北片區數據:58件發生在城區,151件發生在區縣。如果按照道路類型來區分,城市道路共占總數的39%;縣、鄉道路占總數的44%;國、省道路占總數的11%。分析:根據今年1月以來涉及死亡交通事故區域分佈的統計,我市中心城區西北和西南的金花、簇橋、機投、土橋等片區由於車流量大、人員流動性大,屬於死傷事故高發區域。易發路段無信號燈路口數據:道路路口發生交通事故57件,占總數的27%。其中,無交通信號燈的路口發生42件,占總數的20%;設有交通信號燈的路口發生15件,占總數的7%。分析:在無信號燈路口,司機“互不相讓”的情況要嚴重得多。同時,沒有信號燈的明確指示,車輛之間“誰該讓誰”,不少司機並不清楚。對讓行規則的不熟悉,也是一部分事故產生的重要原因。易發人群男性,外來務工人員數據:從事故責任人員類型來看,外來務工人員(含農民類群體)占總數的26%。職員占總數的10%。自主經營者占總數的19%。另外,根據今年前10月立案道路交通事故分佈及男女司機比例核算,女司機發生立案道路交通事故的概率,不到男司機的1/3。分析:外來務工人員事故易發,其原因主要在於他們以行人和非機動車出行方式比較普遍。同時,由於部分外來務工人員交通安全意識較差,參與交通過程中容易發生交通違法行為。易發駕齡3~5年駕齡數據:從交通事故責任者駕齡來看,駕齡在1年內的駕駛人發生事故占總數的7%。駕齡在3年內的占總數的19%。駕齡在5年內的占總數的39%。駕齡在10年以上的占總數的31%。分析:駕齡在5年內的駕駛人發生事故占總數的近4成,其中駕齡3至5年的占到總數的20%,證明這一階段駕駛人事故率偏高。這部分駕駛人駕駛技能基本成熟,但過分“自信”往往容易粗心大意,導致事故發生。↓手機拍寶馬,追尾賠了10多萬 今年7月,成都市民劉先生駕駛寶馬7系轎車在三環路川藏立交至藍天立交之間的主道上行駛。前方突然出現一輛啞光黑的敞篷寶馬轎跑,“當時就覺得好看。”劉先生一腳油門跟上去,拿出手機想給這輛心儀的靚車留個影,“準備發給朋友圈跟大家分享下。”前方的寶馬卻突然一腳急剎,劉先生措手不及,沒能及時踩下剎車。寶馬敞篷升降架被撞壞,在隨後的修理中,被認定為全責的劉先生賠了10多萬。經驗教訓:成都交警一分局轄區內,曾有交通事故調查顯示,10起事故中近兩起事故會涉及使用手機。根據現行法律法規,開車時收發短信、觀看手機視頻、操作手機軟件等情形,將被認定為等同接打手機的行為進行處罰:對司機處以200元以下罰款,並扣2分。↑“就停一兩分鐘”,開車門撞死人2月5日,32歲的唐先生開車到青羊區雙清北路5號門前時,把車駛入非機動車道臨時停放,“就停1、2分鐘,下了人就走。”然而,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車門剛開了一半,電動車撞上車的門邊,騎車人張先生連人帶車摔在地上,最終因搶救無效死亡。青羊法院認為,唐先生構成交通肇事罪,致一人死亡,判處其有期徒刑9個月。經驗教訓:這並非個案,正確開車門,你會嗎?結合多位一線交警和律師的意見,我們整理如下:如果車輛要停下並開門,最好能打開雙跳燈,前後環視,確認安全之後再開門;開門時,一定要前後左右看清楚,速度一定要慢。千萬不要一下子推開門,應該先開一個小門縫,或者從車窗往外看一看,確定沒有來車來人再打開;騎車人、行人在路過停在路旁的車輛,特別是剛停下來的車輛時,注意保持與車輛的橫向距離,防範車門突然開�。↓事故沒及時撤,釀“二次事故”9月18日早晨7時許,機場高速主道進城方向,一輛哈飛轎車和一輛捷達出租車發生擦掛後停在三環匝道口附近,等待事故民警到現場。沒多久,一輛黑色豐田轎車從雙流方向行駛來。雨天可能視線不太好,駕駛員並沒有看到前方設置的警示牌,豐田車直接撞上停在道路上的哈飛路寶。豐田司機被甩出車外,身受重傷。“所幸,哈飛路寶的司機沒有在車上。”經驗教訓:二次事故相比第一次事故,傷害往往更大。下列幾種情況最易引發二次事故:一是司機在車道里理論,未把事故車輛迅速靠邊,甚至沒有設提醒標誌。二是從後車角度來看,最常見的原因是超速或疲勞駕駛,也容易引發二次事故。成都交警提示,交通事故後,無法移動車輛應迅速開�危險警示燈,人員撤離到護欄外,並在來車方向150米外擺放警告標誌;車輛可以移動的,一定要按照“快處辦法”,儘快將車移動到就近服務站等安全地帶。↑油門當剎車,連撞5車12月5日,南充市儀隴縣金城鎮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紅色大�小轎車在不到50米的路段內,連續撞上4迷你倉旺角車和1輛摩托車。“紅色大�車女司機介紹,在行駛中,在她後面的客車想超車,一直按喇叭,她原本想靠邊停車,結果掛錯擋,掛了倒車擋,便撞到了後面的客車。撞到後面的客車後,她想再次靠邊停車,卻把油門當剎車,撞向路邊停著的一輛車以及前面行駛的車子。”所幸事故只有一個人受傷。經驗教訓:錯把油門當剎車一旦發生,後果往往十分嚴重。首先,駕駛人慌亂中極易出錯。其次,新駕駛人要開自己熟悉的車。不少人在駕校學習的是手動擋的車,而發生事故時,往往開的是並不十分熟悉的自動擋車。建議新司機在對車輛還不夠瞭解時,由老駕駛員陪同開車。↓穿高跟鞋開車,奔馳撞上路人10月12日上午8時許,南充市金魚嶺正街市中醫醫院附近,一女子駕駛一輛奔馳車,在與另一車擦掛後連撞5人,造成一人死亡。對於這起車禍,大家有兩個猜測:一個猜測是,車主是新手,錯把油門當剎車;另一個猜測是,跟女駕駛員所穿的高跟鞋有關係。經驗教訓:交警表示,開車時腳上穿什麼其實很有講究。穿高跟鞋會把腳的支點抬高,無形中增大踩制動踏板的力度和角度,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高跟鞋可能帶來很大危險。根據相關交通法規,穿拖鞋、高跟鞋及赤腳開車者,將被處以50元的罰款,發生事故的,則將被處以200元罰款。交警詳解了開車不合適穿的10類鞋子:拖鞋、細高跟、中高筒靴、短筒皮靴、坡跟鞋、中低跟鞋、松糕鞋、馬丁靴、雪地靴、洞洞鞋等。↑怎麼系安全帶,其實有講究7月28日上午9時30分許,G85渝昆高速公路四川冠英收費站附近發生一起車禍,一輛麵包車因爆胎撞向中間護欄,車上一名男子甩至車外中間護欄處,身首異處。據該麵包車司機介紹,他當時駕車系好了安全帶,但是和他一起乘坐的朋友沒有系安全帶。經驗教訓:安全帶怎麼系,其實很有講究。“比如說,安全帶系在腰部,就是完全錯誤的。”安全帶要儘量系在髖部和胸前,只能1人使用,不能扭曲使用;不要讓安全帶壓在堅硬或易碎的物體上,如衣服口袋里的眼鏡、鋼筆和鑰匙等;不要讓座位的靠背過於傾斜,否則安全帶將不能正確地伸長和收卷;嬰兒和兒童要選擇合適的安全座椅,並必須安裝在後排座位上。上海規定,12歲以下娃娃不能坐副駕。↑車窗起霧惹車禍,除霧有技巧12月18日清晨,市民王先生出門準備開車去單位。車窗玻璃起了霧氣,前擋、後擋、側窗都變成了“毛玻璃”。王先生趕緊拿起紙巾,在擋風玻璃上胡亂擦了幾下。在小區門口右拐的時候,雖然前擋風玻璃已經除掉霧氣,但側窗還是一片模糊,王先生一時看不清後視鏡,方向打得大了些,車子與小區門口的刷卡機發生了“親密接觸”,車門被劃出一道大口子。經驗教訓:車窗除霧,平常的做法就是打開車內風扇,不管是冷氣還是熱風,都可以將霧氣“一掃而盡”。除了前風擋,側面的車窗也會起霧,如果讓側窗除霧效果明顯,最好關閉兩個中央出風口,讓兩側出風口獲得更大風量吹散霧氣。↓停車撿葫蘆,釀事故一人身亡9月28日13時30分許,遂內高速回馬至遂寧方向14公里加700米處,一輛黑色小轎車為了一個葫蘆突然停車,引發一起交通事故並致一人身亡。據現場司機葉先生講:“我們開得好好的,前面有個車掉了一個葫蘆下來,那輛車上的人準備下來撿東西,使幾個車陸續停車。一輛裝滿蔬菜的車突然打方向盤,當場發生側翻,貨車司機被壓在駕駛台下了。”這名貨車司機最終因傷勢過重不幸身亡。經驗教訓:成雅高速交警一大隊吳警官透露,11月成雅高速交警共處理了6000多起各類交通事故,其中有約20%是由於超速行駛造成的,其他80%都與高速公路停車倒車(包括違法佔用應急車道)有關。↑突變車道丟命 變道前打轉向燈8月6日下午約2時30分,達州市通川區201國道上,小轎車突然變道,與迎面而來的公交相撞,車禍造成小轎車司機死亡。經驗教訓:隨意變更車道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30%左右的交通事故是由此引起的。按照規定,機動車變道時,應提前開�轉向燈,並確保安全距離。製圖 王玨菲 吳青松(注:部分案例據媒體公開報道,具體事故情況以交警部門認定為準)視野他們,常年與交通事故打交道,來聽聽他們的忠告:“交通安全,更多的在於習慣”不少駕駛員心裡只裝著“會不會被處罰”,而不是“這樣做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怎樣的危險。他們,是常年與交通事故打交道的人,對於“車禍”,他們都有各自的感受。應我們的要求,在2013年的歲末,他們向每一個開車的人說出了他們的忠告。也許只是隻言片語,也許已經司空見慣,但若能夠給您帶來平安,又有何妨?譚喬(市交管局宣傳處民警、《譚談交通》節目主持人):如何保障交通安全,大家往往都知道,但缺少的是參與交通的是非觀念。我們不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而往往是缺乏交通安全的意識。這種意識,有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安全感,自己遵章守紀而保障自身安全帶來的感受;第二個層面,是責任感,自己安全了,也對他人的安全負責,這就是交通責任感;第三個層面,是榮譽感,當文明駕駛成為一種習慣,你能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很榮耀的人。余剛(市交管局事故處預防科副科長、事故預防專家):1.保持安全車速,不要超速行駛;2、保持心態平和,不要開“鬥氣車”;3、注意觀察周圍車輛和行人,不要隨意變道、搶行;4、會車、並道時互相謙讓,文明禮貌駕車。劉式成(交通二分局民警、警齡30年):交通安全,更多在於習慣。不少駕駛員心裡只裝著這樣的行為“會不會被處罰”,而不是“這樣做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怎樣的危險。”比如,“紅燈停綠燈行”說了幾十年,小學生都知道,但只要有監控的地方,幾乎沒有人闖紅燈,沒有電子眼的地方,沖闖紅燈的情況就要多得多。 本版採寫 成都商報記者 王聖 桑田mini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9 的頭像
    miniddy9

    miniddy9的部落格

    minidd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