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都訊 深系佛山人情感歸宿的水上關帝廟擬複建,存倉與之一河相隔的“忠義鄉牌坊”也擬複建。禪城老城片區一軸四區的規劃進入細節研討階段。昨日,禪城區正式組建了“佛山老城區保護和活化利用專家咨詢委員會”,13名文化、商界專家被納其中,將長期為老城片區改造建言獻策。昨日,委員會便推出《水上關帝廟和忠義鄉牌坊複建建議》,現徵求市民意見。禪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綺霞表示,該建議完善後將進行公示。關帝廟、忠義鄉牌坊,老佛山的鄉愁據悉,作為佛山中軸線規劃中重要的一個節點,禪城老城區的定位已經敲定,即繼續挖掘、活化歷史文化。此前,禪城區已經先後兩次召集文化界的民間專家徵求方案意見,其中區委常委區邦敏就主持了第二次咨詢會。甘綺霞說,目前,一軸四區的規劃細節還要進一步研討,其中汾江河古風貌區的複建得到專家一致支持,因此決定在這個片區率先“動手”,逐步推進片區改造。昨日,余婉韶、任流等13位民間專家接過聘書,成為佛山老城區改造的咨詢委員會成員,他們不止長期關注佛山歷史文化傳承發展,許多曾在相應的文化單位任職,在古建築修復、民俗文化傳承、街區肌理變化、手工業發展史等方面均有專長。對於年輕人和新佛山人來說,水上關帝廟、忠義鄉牌坊應該是陌生詞,而對於余婉韶、任流等老佛山則是埋藏心中至重的鄉愁。委員會成員之一、從事文物研究工作近20年的文博專家鄧光民,牽頭提出了《水上關帝廟和忠義鄉牌坊複建建議》。老城“舊物生輝”須集中民間智慧甘綺霞表示,這是“以文化視野參與歷史文化名城建設”的一個新起點。佛山市打造中軸線,老城區初步規劃一軸四區,但如何更好地傳承歷史文脈、如何文商結合,商業結構布局怎樣才能體現“禪城味”,老城區如何“舊物生輝”,來的人不願走,走的人還想再來,要做到這個,就必須集中民間的智慧。就在兩周前的專家咨詢會上,區邦敏向記者坦言,“只有這幫老佛山文化人,才能‘治’好這塊地,請外地的人來,他們不懂”,他還指出,老城區改造不會求快,不能改壞了,一旦形成了規劃方案就會通過人大決議,誰都不能隨便亂改。他還在會上催促成立民間專家委員會。甘綺霞昨日說道,政府目前正對老城的古建築、文保單位進行摸底調查,為下一段工作提供依據,一旦有了方案,會利用兩代表一委員平台,向市民徵詢意見。事實上,這批老專家早就是老熟人,他們中大多數人也是東華里改造、原佛山名鎮改造的咨詢專家,“但他們對我們的意見不重視,不聽”,余婉韶說,這次還願意來,是覺得政府確實“動了真心”。複建水上關帝廟 預估費用600萬史料充足,可復原90% 水上關帝廟的原址就是現在的汾江河邊的文沙公園,自上世紀70年代廟宇被拆後,此地幾易功能,目前為綠地。記者昨日走訪了現場。從公正橋往下看,原址一帶郁郁蔥蔥,洋紫荊花怒放,汾江河水不再黑臭,而此前規劃的景觀橋也在修建中。文博專家鄧光民的《建議》提出,在原址複建關帝廟。鄧光民分別找到了乾隆、同治、民國《佛山忠義鄉志》的水上關帝廟周邊地圖,並從檔案館找到了關帝廟的正面建築圖片,據此簡單設計了一張設計圖紙。“可以做到原汁原味,至少90%一致”,鄧說,水上關帝廟為三間三進,鑊耳封火山牆。複建建築面積為577平方米,預估費用600萬元。“關帝銅像還在”,鄧說,拆除時,銅像贈給了順德西山廟,而陶塑瓦脊保存在佛山市博物館內。事實上,水上關帝廟的河對岸還有一個關帝廟呢,那是油豆行關帝廟,是從事油米豆子運輸行業的人修建的廟宇,供奉的也是關帝,“只複建一個就足夠了,意義是儲存樣的”,余婉韶說。[講古]水上人家的崇拜神將近80歲的余婉韶從少年時期開始就居住在升平路附近,見證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汾江河流域的繁榮景象,對於水上關帝廟的記憶,點滴不能忘記。所謂水上關帝廟,其實並不在水上,而是靠水為生的人為求平安,在岸邊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廟。“一到晚上,汾江河就熱鬧得很,有人到‘紫洞’喝艇仔粥,余回憶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景象說,“紫洞”就是對岸邊遊艇的俗稱。佛山古鎮以往河道密佈,佛山人多靠撈蝦摸魚過生活,做生意的也有靠水運輸,關帝廟就成了水上人家的崇拜神。每年農曆五月十三日為關帝君誕,到廟里祈福比“出海”更重要。文博專家梁國澄說,水上關帝廟就是古時佛山以水為生、以水為財生活狀態的一個縮影。“佛山祖廟的北帝是震水的,關帝也同樣功能,可知水文化對佛山文化生活、精神信仰和商業發展的巨大影響”,他認為,複建此廟意義重大。忠義鄉牌坊風格與秀麗湖牌坊相似投資預估為250萬忠義鄉牌坊的原址就在水上關帝廟的河對岸。不過,咨詢委員會的專家都沒有見過這個牌坊的原貌圖片。目前,據所掌握的史料,牌坊的風格與目前中山公園的秀麗湖牌坊相似,據此可初步設計簡單圖紙,該建築占地70平米,投資預估為250萬。鄧光民表示,牌坊的建築為四柱三間三樓式,木石結構,正埠碼頭則寬20米,花崗岩長條石階,枯水期水面至頂部台階至少十二級以上,左右有花崗岩砌石坎,各有一尊石雕獅子。“佛山就是‘忠義鄉’,這座牌樓複建有必要”,委員會成員之一、廣東石灣酒廠公司董事長範紹輝說,這一牌坊也見證了佛山水道運輸的興旺。[講古]汾江河岸最大碼頭在此歷史上,汾江河是佛山水道交通運輸主要樞紐,明清以來,正埠碼頭已成為古鎮北部的重要官方碼頭,其鄰近左右的有豆豉行碼頭,鹽倉碼頭,新隆碼頭等,但以正埠碼頭規模最大。碼頭的旁邊,還有“汾水第一樓”之稱的正埠酒樓,是上落客商熱捧的飲食處。鄧光民介紹,據清代資料看,從正埠碼頭走上岸,就是一座高大宏偉的牌坊,上面鑲嵌有“敕賜忠義鄉”匾額。延伸文、商結合 專家都想到“吃”文商如何結合?老城區商業氛圍怎麼重塑?怎樣布局商業才合理?這也是昨日咨詢會的另一個話題。對此,不少專家仍舊堅持,特色餐飲、手信一條街在老城區有得做。[伍迪安:建手信街,建老字號博物館]“升平路搞臨時商舖,我今天特意去看了,太蕭條了,很多商家拋貨要結業走人,得心齋卻還扛得住”,佛山零售業協會副會長伍迪安說,他堅持這一帶要做佛山手信,他建議,將南海、順德、三水的特色餐飲都拉過來。另外,還要在這條街上,建一座“特色老字號的博物館”,比如黃祥華如意油、石灣酒廠等。[梁燕娟:按租金來選租戶,是錯的] 粵鴻餐飲公司名下有應記、北香園等老字號,董事長梁燕娟說,目前,吃,確實很重要,但美食街在佛山卻一直做不起來,“一旦脫離商圈、居民,就不成功”,他說,升平路、南堤路設了臨時商舖,嶺南天地也主打吃的,但都是按租金來選租戶,這是錯的,沒有特色,商圈的氛圍很難形成。[余婉韶:艇仔粥可以復興] 小時候在汾江河邊吃艇仔粥的余婉韶,至今難忘那粥的醇香。她認為,可以考慮將餐飲跟旅遊結合。鄧光民則建議,在原正埠酒樓附近就可以建清時代風格的餐飲建築,推廣本土特色餐飲。互動對於水上關帝廟、忠義鄉牌坊複建你有什麼建議或者意見?你又什麼線索嗎?歡迎讀者致電南都佛山0757- 82283709,或登錄新浪微博@南都佛山留言。我們將整理信息轉交至“佛山老城區改造的咨詢委員會”。本版採寫:南都記者 陳惠婷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9 的頭像
    miniddy9

    miniddy9的部落格

    minidd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