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香港商報訊】記者林德芬報道:金融發展局在加快建設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報告中推算,存倉若人民幣15年內,國際化程度相等於美元的三分一,離岸人民幣存量需要達成11萬億元,以香港可持有其中50%計算,本港人民幣存量在2028年,即15年後,應有6萬億元。 報告指出,離岸人幣市場規模、產品及國際使用程度仍屬剛起步階段,人民幣80%外匯交易、98%人民幣債券餘額、以及99%存款是在內地進行,相比起已國際化的美元,其三分二的外匯交易、30%存款及10%債券餘額均在境外,反映離岸人民幣市場還有巨大發展空間。 港人幣存款佔全球近75% 報告又指,在港人民幣存款佔全球海外人民幣存量近75%,佔本港銀行存款比重約10%。在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餘額4000多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逾千億港元,人民幣清算平台參加行超過200家。 不過,報告提到香港人民幣流動性增長緩慢及原因。報告指出,由2009年至2011年11月,香港人民幣存款大幅增長10倍後,增速明顯放緩。由2011年底至今年9月,撇除存款儲存及銀行同業存款,人民幣存款增長24%至7300億元,期內其他地區離岸人民幣存款增長約6.5倍,增至約3000億元。 報告認為,近兩年本港人民幣低速增長,與外部及制度因素有關,外部因素包括人民幣升值放緩、美元等主要利率超低、中國對外貿易的增長速度放緩等。而制度因素包括跨境流動渠道過窄、境外個人獲得人民幣額度有限、人民幣產品相對有限,收益率相對較低等。 港拓金融中心未穩操勝券 另外,報告指出,隨�中國及印度崛起,本港雖有條件進一步發展為亞洲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即使目前形勢向好,但未能說是穩操勝券。 報告舉例指,內地市場基建及管治水平日漸提升,內地及香港兩地金融中心距離勢必收窄,而且上海銳意在2020年前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且成立了自貿區,將可能成內地市場自由化措施的首個試點。 長遠而言,當人民幣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角色難免須重新定位。報告指,金融業對本港發展重要,對生產總值貢獻16%,直接或間接創造職位逾32萬個,並帶來400億港元的稅收。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iddy9 的頭像
    miniddy9

    miniddy9的部落格

    miniddy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