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詩立 為恢複百丈飛瀑勝景,迷你倉旺角文成縣政府與溫州市電業局、百丈漈電廠協商,達成相關取水方案。2013年4月工程調試成功,可保障每秒1.1立方米流水量。因建電站而消失50多年的百丈漈瀑佈景觀終於恢複! 從經濟效益上講,百丈漈瀑布恢複使電廠每年收益減少約700萬元,但使文成縣2013年旅遊總收入增速達34%,達27.6億元,並使約3000人就業增收,成效明顯。從生態效益上講,百丈漈瀑布恢複使下游約30公里溪流的水生態系統逐步修復,也使700萬溫州人的大水缸——珊溪(趙山渡)水庫的生態環境容量增強,還使文成縣城的水生態景觀得以展現,意義更顯著。 從而,百丈漈電站功能優化與大瀑佈景觀恢複、流域生態修復是全省新時期治水的一個成功案例,值得總結經驗、科學借鑒。畢竟,浙江山水清秀,文化豐富,經濟發展已進入人均GDP 1萬美元新階段,城鄉居民對良好生態環境、優美生態景觀、健康休閒養生等高品質生活追求日益迫切,以治水促進生態經濟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日益成為浙江經濟增長新動力、社會進步新標誌。 從歷史角度看,為解決能源電力緊張、優化能源結構,國家和浙江支持小水電站(100千瓦—5萬千瓦)建設,並相繼出台一系列鼓勵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小水電建設對流域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也日益引起各方關注和批評。為此,2011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在保護生態和農民利益前提下科學發展農村水電。國家水利部明確小水電發展要實現四大轉變,即從過去強調水能的充分利用轉變為有限、有序、有償開發水能資源;從強調發電功能轉變為更加重視發揮水電工程的生態功能和環境效應;從注重經濟效益轉變為更加重視地方發展和農民利益;從重視新建項目開發轉變為更加注重對原有電站的增效擴容改造和持續利用。 這樣的轉變導向令人鼓舞,但mini storage現難度頗大,當經濟利益仍成為小水電投資者、地方政府訴求重點時,此亦為當下浙江治水的難點之一。實際上,全省小水電資源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為462.5萬千瓦,現總裝機為370萬千瓦,開發率已高達80%;而年發電量約70億千瓦時,約占全省水電的30%,總電力生產量的1%左右,緩解電力緊張、優化能源結構作用日益弱化。與此同時,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小水電站總數約為3500座,遍佈山區幾乎所有溪流,且多為梯級發電模式,不僅多使下游河段生態破壞嚴重,河灘裸露、河流斷流現象時有所見;也阻斷了洄游性水生動物通道,導致水生生物物種、珍稀瀕危物種及土著特有物種消亡,生態代價巨大。 此外,浙江部分生態文化景觀價值突出的河流,也因小水電站無序建設及其破壞性蓄水而遭遇破壞,不利於當地經濟生態化、旅遊化轉型升級。如那條由一道道淺灘和溪灣依偎著一個個古村落組成的獨一無二人文風情的,以耕讀文化聞名於世,有著“中國山水畫搖籃”美稱的楠溪江;如那條有著豐富唐詩傳說、青瓷文化、江南古鎮、宗教勝跡、風流人物的曹娥江。 為此,筆者建議我省把小水電整治作為“五水共治”的一個重點,以加快流域水生態環境與自然景觀恢複、增強防洪供水和水汙染自身淨化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生態化旅遊化發展。整治途徑上,建議積極響應小水電發展四大轉變導向,按照國家綠色小水電評價指標體系,主動開展全省所有小水電站的綠色水電評價與認證工作,既作為激勵社會資本投入水電環保、實現生態補償市場模式的重要方式,也作為強化水電開發標準由“工程建設標準”向“綠色水電標準”轉變的重要手段,來堅決、果斷廢除一批生態環境、生態景觀破壞嚴重的小水電,科學、有效實現大部分小水電功能轉化為以防洪、供水或生態用水為主,最大化減少生態負面影響。 (作者為區域經濟研究學者)迷你倉
- Feb 19 Wed 2014 15:16
百丈漈瀑布重生的�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