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屋政策關翠杏:「構建健康的房地產市場,迷你倉樂器適時供應公屋」的房屋政策完全不合格,現時居民屋愈買愈舊、愈住愈細,脫離市民承受能力,政府有否調節私人房地產市場?如何令其健康發展?政府如何回應由2005年至今的公屋訴求?早前1500個經屋1房廳逾萬人申請,本月重開多戶型經屋申請,何時派表?明年才完成有關的分析,公屋如何適時供應?市民如何安心及滿意政府公屋政策?政府應明確新城填海區將優先興建公屋。經屋申請因有資產上限,低收入人士又不納入社屋申請範圍,批評房屋政策是錯的。李靜儀:不認同本澳八成居民住在自置物業,本澳居民無法承擔私人樓市樓價,只能寄望幸運分配到經屋。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本澳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居民,現正需要購置物業組織新家庭,敦促政府承諾回應這些真實需求。劉仕堯:政府構建健康房地產市場採取的措施,雖然在樓價上難以看到成效,但政策主要是減低房地產泡沫的產生,令經濟、金融市場不需受房地產市場波動影響,現時成交量已見減少,壓抑外地人買樓亦見成效,會不斷檢討政策,達致政策目標,以及關注鄰近地區的政策成效。何潤生:質疑政府計錯公屋供應數量。政府調整萬九後公屋單位總量為5600多個,但唔少「心水清」的市民提醒,部分會用作原來萬九的填數之用。經計算,政府只有1249個經屋單位,要求劉仕堯司長交代。 近10年本地居民收入中位數上升3倍,但樓價上升11倍,促請政府多管齊下調控樓市健康發展,並思考調整「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政策。劉仕堯:理解年輕人對經屋有需求,但由於土地資源緊絀,經屋讓較有需要的家團優先上樓較為穩妥。本澳情況變化迅速,若採取單一隊伍計分排序,輪候隊伍會拖得太久,有可能出現未入隊的人士比已排隊的需要性更高。認同長遠除需滿足住屋需求外,還要改善居住環境。政府希望重新利用發展商或政府未用盡的土地,當「生地」變成「熟地」時,便會有一項推一項,且適時公布,讓居民安心。政府將在12月重開1900個多戶型經屋單位申請。何潤生:12月重開的多戶型經屋數量是否1900個單位,所在地點及完成時間如何?1900個之後有否持續定期的經屋供應? 輕軌車廠可否多建幾層上蓋做公屋及社會設施?現時土地不足如何搵地?劉仕堯:1900個之後的單位,政府有土地,只是未可即時使用,盡量「熟地」有一塊推一塊,結合萬九經驗提早給居民申請;不單止輕軌廠,政府會物盡其用,現時土地缺乏,政府可用的地,社會設施或公屋都會用好,發揮最大作用。蕭志偉:政府有否足夠時間安排居民入住社屋?有否時間表,新建經屋的空置情況是否有分析?現時如何收回閒置土地或霸地建公屋?澳人澳地進展如何?劉仕堯:明年至2016年期間,政府手頭的「生地」,仍涉及需要收地,並要同未用盡相關土地的發展商商討,交還土地發展公屋。小區規劃上,卓家村等地方是否盡快變「熟地」?我們未來要用最快速度推行,能做一項推一項,每幅地性質不同,承諾土地由「生地」轉「熟地」過程中會適時公布,避免大家趕�申請;並會在明年全面檢討社屋制度。清地霸地為何不用?它們原來可能是用於綠化、山邊地或開路等,霸地方面政府不會容忍,有既定法律程序,在《新土地法》有加強罰則,可構成刑事罪,最高罰款300萬元。陳美儀:政府房屋政策毫無新意,若以政府早前表示本澳八成人居住在自置物業作基準,餘下兩成人沒有自置物業即11萬人,以3人家團為一單位,即政府最多只需增建3.6萬單位便可滿足他們的需要,司長對有關數字有何看法。劉仕堯:之後會研究議員所談及的數據。陳美儀:現時新經屋法先建經屋再開放申請不合邏輯,應讓符合資格的市民先申請,政府再作規劃興建。建議政府設立恆常申請機制,令市民知道上樓期。根據新經屋法,核心家團上樓機會較高,出現超過3人家團申請1房廳經屋單位的情況,屬錯配經屋,要求政府說明是推動長幼共住還是獨居主義?劉仕堯:理解年輕人對經屋有需求,但由於土地資源緊絀,經屋讓較有需要的家團優先上樓較穩妥。現時特區政府有的是「生地」不是「熟地」,由「生地」轉「熟地」的過程,政府會適時公布,以免市民「趕住」申請。陳美儀:社屋有退場機制,政府有何措施保證及時和有效的巡查及監察?劉仕堯:社屋制度由2009年沿用至今,明年會全面檢討;今年對社屋巡查800多次,只有少部分違規。施家倫:夾心家庭收入高不成低不就,建議政府取消經屋申請收入上限,訂定經屋造契期限,讓經屋受惠人子女有機會申請,建議修改新經屋法。劉仕堯:現時經屋申請收入上限寬鬆,即將開始接受的多戶型經屋申請,個人申請的收入上限會調升至近3萬元,兩人家團申請收入上限亦調升至5.9萬元;經屋申請上限是浮動的,按新經屋法,經屋申請上限與樓市掛�,當樓價上升,經屋申請收入上限會提高,而樓價下降,便會降低上限。政府會加快造契工作。梁榮仔:政府房屋問題中八成人居住自購物業的說法,問及新城填海土地有否預留土地興建公屋?劉仕堯:新城土地有兩個方案,當中4.4萬房屋儲備,至於具體有多少用作公共房屋,有待新城填海規劃完成再作定案。梁安琪:關注博彩從業員成為夾心階層,難以購買私人住宅,又未能申請公屋,政府有否長效計劃協助博彩從業員上樓,會否在新城填海區興建博彩從業員社區?劉仕堯:博彩從業員社區非屬範疇工作,不能提供相關資料。高天賜:年底開放多戶型經屋申請的詳情,新城填海土地如何規劃?官員沒有回應。陳亦立:建議政府提供獨居長者低租金宿舍,又指樓價脫離市民收入購買力,希望政府推出實際措施令樓價適當下調,令一般市民亦能負擔。劉仕堯:在解決現有輪候家團後,考慮開放單身人士,尤其長者的公屋。區錦新:政府之前提及今年底推出6300個多戶型經屋單位供申請,但近期確定只有1900個,到底其他單位「去�邊」?偉龍馬路機場對面5幅土地可建超過1萬個公屋單位,為何不作規劃,亦不發展?28幅閒置土地何時能夠興建公屋?新城填海土地將撥出土地興建3.3萬至4.3萬個單位,其中多少為公共房屋?劉仕堯:當時只是預計的數字,由於粵澳新通道上蓋的公屋需待新通道完成後才能興建,因此趕不及年底的萬九後經屋申請。偉龍馬路方面,由於土地有訴訟問題尚未處理,因此未能規劃。至於28幅閒置土地,政府目前正在推進收回工作,有進一步資料會向外界公布。二、交通運輸李靜儀:交通承載力超負荷,即使政府增幾多巴士都沒用,只會路面更擠塞。作為交通部門,不能限制遊客、外勞、人口增長,只能盡量配合,又不敢限制車輛增長,在現時本澳交通承載力爆晒燈情況下,政府可以有何出路?要求政府介紹2014年巴士重整路線的工作安排。路環石排灣巴士站每日幾百人等巴士,區內居民搭巴士難,當局應重整巴士路線,加快巴士運轉。劉仕堯:政府陸路交通規劃從四點�手改善澳門交通,包括公交優先、慢行系統、開路基建、對車輛進行管理等。其中,尤以推行車輛管理最困難。車輛管理是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的重要手段,居民雖然認同,但希望採取溫和措施,先改善公交及增加車位才落實。政府會爭取最大共識,否則車輛增速必定較新建道路及步行系統速度快。特區政府有決心推行車輛管理措施,期望綜合多方面考量,「成熟一項推一項」,待市民看見成效再推管理措施,不會一刀切。李靜儀:維澳蓮運破產,員工憂慮前景,政府要保障巴士服務,首先要確保員工穩定,促保證員工權益。劉仕堯:維澳10月宣布申請破產後,當局已與相關員工開會溝通,現在維澳正式破產,政府承諾會保障員工薪酬福利不變,隨�法院有進一步消息,政府會與司機進一步溝通。李靜儀:特別駕駛執照的行政法規草擬工作已經完成,目前政府正聽取其他部門意見,相關法律何時可以完成?現時政府發出的跨境司機牌照約1000個,惟他們大部分從事非跨境運輸工作,促政府檢討及收緊相關牌照發放。官員沒有回應。蕭志偉:廉署報告沒有否定公交新模式的善良用意,社會不應因法律上的偏差而否定政策取向,要鼓勵政府部門領導善於思考,客觀分析,不應全面否定,否則只令問題複雜化,誤導社會整體輿論。未來如何推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依法、正確及有效執行?劉仕堯:如何改善偏差問題正研究,初步會多聽取政府內部意見,其他會同法務部門研究,這方面涉及其他的政府部門。黃潔貞:黃的合約期只剩兩個月,未見合同的落實,將來會否仍臨時批給發牌?未來如何保證公交服務回復正軌?提升的士服務質量?劉仕堯:政府清晰,明年如要續約,該公司必須嚴格按照電召的士服務,不可「冇CALL就接(客)」,並要提供預約及殘疾人的特別的士,政府開始修改《的士規章》,足以處分害群之馬。黃潔貞:山頂醫院未來24小時門診投入服務,夜間會否設公交?劉仕堯:去醫院方面居民搭車問題,交通局關注,日後在離島或現有的夜間醫院,盡可能提供服務令他們方便就診。黃潔貞:道路掘完又掘,天然氣及MTEL工程如火如荼,加上輕軌工程及管道維修,道路工程沒有統籌、沒有規劃都不理?跨部門道路工程協調小組做了甚麼工作?官員沒有回應。陳美儀:巴士合同問題出現「偏差」,即有否違法?當中有沒有人犯法及需要負上責任?是否兩方法律顧問都不合格?維澳蓮運破產,政府維持巴士服務,政府是否要租或買車;「賠錢送賊」,政府有何計劃收拾「爛攤子」?劉仕堯:將作書面補充。政府會與債權人代理人商討租車問題,付出「細費用」。梁榮仔:新巴士服務批給合同被廉署指違法,劉仕堯應負責任,然而相關部門卻不認同違法的說化,是否代表運輸工務部門認為廉署出錯,要求劉仕堯解釋? 關注維澳蓮運的債務是否由政府負責?而過去海、陸、空交通均出現嚴重問題,劉仕堯會否按主要官員通則向行政長官問責引咎辭職?劉仕堯:較早前已就廉署報告作回覆,沒有新的複述。 承認本澳過去歷史問題加上新的矛盾,令政府工作遇到挑戰,因而出現工作不足,但強調政府不是不作為,會和團隊繼續迎難而上。高天賜:引述交通局等部門指對廉署報告有不同理解,但認為廉署屬獨立部門及直屬行政長官,質疑其他部門根本沒有資格評價廉署的報告,促請相關部門尊重廉署;又追問政府是否準備以公帑為維澳蓮運的欠債找數?劉仕堯:強調維澳蓮運債務不會由政府代還,將變賣維澳蓮運的資產還債。陳亦立:關注本澳車輛總數達22萬,政府如何管制車輛增長?希望政府更好利用新城填海區做好交通規劃,又希望第四條跨海通道能於6年內通車。劉仕堯:同意有關建議,會對新城填海區做好交通規劃作全面檢討;同意第四條跨海通道需盡快興建。劉永誠:為提升接待旅客的質素,外港碼頭進行優化工程迷你倉西貢目前工程進度如何?社會文化司司長張裕曾提及會完善賽車大樓第二期改建工程,完善附近交通及泊車配套,工務部門有何配合措施?劉仕堯:外港碼頭正進行內部裝修,預計2014年能夠完成,未來外港碼頭的空間將會增加,並加設行李輸送帶,完善配套。 周邊泊車位方面,曾與張裕司長討論,工務部門會全力配合,增加碼頭附近的停泊車位及完善旅遊巴的調度。三、電視電訊黃潔貞:明年4月有線電視合同到期,未來有何方案保障收看電視權益,是否仍每月以90萬公帑令居民收看減少的電視頻道?劉仕堯:未來4月有線到期,今年8月因中院裁決,會藉此將電視模式重新整合,政府已聘請澳門大學作研究,新的服務未必一步到位,政府會優先按如何能盡力照顧居民看電視的歷史習慣,解決版權問題。有線市場不會再是單一服務,政府希望透過研究逐步開展新模式,照顧居民收看電視的習慣。政府主導收費及免費電視,收費電視只是由市場作補充。關翠杏:法院判決駁回政府對於有線電視賠償涉及兩億元的訴訟,原因在於程序上是否由檢察院代理的問題,因而失去訴訟機會。澳門現時最大的問題是「各司各法」,若將來在處理閒置土地時亦出現程序問題,受損的會是特區政府。劉仕堯:中級法院駁回政府上訴,維持行政法院拒絕審理仲裁決定。政府上訴失敗並非不可上訴賠償問題,而是有關代理人的問題,中院的判決只是認為政府應由檢察院代表。至於尋求推翻賠償有線兩億元的仲裁,政府會按中院裁決,由檢察院代表賠償案的續後跟進。陳美儀:有線電視是專營公司,有關的接駁點及線網等有否按合同做足?有線市場未必單一?政府對未來電訊市場有何構思?劉仕堯:手頭上沒有數據,將作書面補充。施家倫:澳門斷網問題在「鄰近地區夠膽認第二,都冇(人)夠膽認第一」。關注新固網公司需要5年建成新網,5年內市民還需忍受收費高、低質量的服務,5年內電訊市場沒有真正開放,市民沒有受益。 澳門電訊早前向政府歸還資產,但為何這些資產仍只有澳門電訊可以使用,其他營運商不可使用,政府會否收澳門電訊設備費用?劉仕堯:新固網電訊商5年建成新網時間慢牽涉技術及挖路問題,會多方面處理;澳門電訊原管網已歸屬澳門特區,澳門電訊只承擔管理,當局會分析研究,將多餘空間提供給其他網絡服務商使用已歸屬澳門特區的原管網,澳門電訊只作為管理,當局會分析研究,將多餘空間提供給其他網絡服務商使用,稍後會與其他網絡服務商溝通。梁榮仔:澳門電視收費貴、服務差,政府有否做好監督?內地鄉村地方亦能收到50多個免費電視頻道,希望政府還市民公道,讓市民能收看更多免費電視頻道。劉仕堯:政府過去不斷收到海外電視台和頻道供應商要求商討版權問題,電視節目版權問題複雜或涉及國際法,會在合法前提下,盡可能提供符合居民收看電視習慣的電視服務。四、 土地/新城填海陳 虹:本澳校園小,部分學校周邊環境差,要求劉仕堯清晰交代新城填海區預留教育發展土地的比例;建議設綜合教育園,同時增加青少年活動場所及體育設施。劉仕堯:新城填海區規劃諮詢建議預留5至6%土地用作發展教育用途,當局會按不同用地作相關分配。陳 虹:可否透露相討的結果?將來如何諮詢?劉仕堯:可考慮有些土地未用到的,同教青局及體發局合作,先作臨時場地給青年踢波。何潤生:未來新城填海區會興建多少個經屋及社屋單位?劉仕堯:2016年新城填海A、E區的填海率先完工,待基建完成後部分公屋項目具備條件開展圖則編製、招標、興建,同步可公開申請。陳美儀:政府收回閒置土地,又有人再霸地,政府有何處理方案?劉仕堯:不會容忍再霸地,現有既定法律程序,新土地法已加重罰則,是刑事,最高罰款300萬元。陳美儀:政府設促進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工作小組的成效?3年來樓價每平方米由3萬升至6萬多元,升幅120%是否健康?小組將續任3年,未來如何令市場健康發展?官員沒有回應。施家倫:2009年政府成功收回54幅霸地,要求政府交代為何不規劃興建公屋?劉仕堯:已收回的霸地,因原來規劃不是用作興建房屋,而是綠化用地及山邊地,可用作規劃興建房屋已按用途進行興建,而有部分土地用來開路等。梁安琪:關注港珠澳大橋將於2016年通車,惟大橋澳門出口的新城填海A區所在的填海工程2016年才完成,A區填海工程會否阻遲大橋通車?劉仕堯:新城填海A區必須配合港珠澳大橋的工程,在填海的同時,設計工作會配合。梁安琪:關注澳大遷往橫琴後,現有校址將陸續騰空,基於現有特殊教育等土地不足,政府會否考慮利用澳大原校址部分土地建設特殊教育設施、復康機構的綜合設施?劉仕堯:澳大原校址用地非轄下範疇工作,不能提供意見。高天賜:賽車控制塔7個月便完成拆卸和重建,而其他老人院、托兒所何以卻批則緩慢;要求劉仕堯公開手頭上有多少土地,並將資料放上網。劉仕堯:政府2008年開通地籍資訊網,當中有各土地批給和行政程序資料。劉永誠:土地供應與建樓數目及樓價息息相關,現時澳門到底有多少土地可以供發展商發展樓宇項目?隨《土地法》、《文遺法》及《城規法》實施,令業界有法可依,政府能否加快推出土地及批則,縮短樓宇建設期,令私樓較快投入市場?目前全澳可供建樓的土地總面積為何?劉仕堯:土地數目、面積等資料可從地籍資訊網獲得;批則方面過去數年政府已經不斷加快處理,希務盡快增加樓宇供應量。五、基建工程梁安琪:連接灣仔和內港的河底行人隧道項目政府研究至今,9年仍未見研究結論,政府9年間究竟做了甚麼工作?對於內地建議河底隧道澳門方出口為媽閣,引起不少內港商戶關注,政府會否藉珠澳合作小組提出河底行人隧道澳門方設媽閣和內港兩個出口,令隧道呈Y型?劉仕堯:河底隧道正在可行性研究基礎上作深入研究,但隧道涉及珠海當地規劃,須與珠海商談,重申河底隧道非澳門特區本身可決定。梁安琪:政府多項重大工程預算超支,希望將大型工程的預算交立法會和市民審議監督,確保公帑合理使用。劉仕堯:超支不代表浪費,超支主要是不可預計情況,承諾會做好預算執行工作,並會參考審計署的建議。馬志成:區域合作需要多項基礎建設配合,例如�仔北安馬頭、港珠澳大橋、粵澳新通道等等,目前進度如何?何時能夠落成?劉仕堯:粵澳新通道早前獲中央批覆,正與內地權限部門就通關便利化進行討論,下一步將會討論新通道的設計,然後再進行招標及建造。 港珠澳大橋方面2016年將會完成,新城填海A區填海將於近期完成,下一步將會討論設計工作。劉永誠:北安碼頭明年將交付海事部門試運轉,目前工程進度如何?隨�港珠澳大橋2016年落成,旅客數目可能會有改變,政府有否制訂相應預案?劉仕堯:北安碼頭正在檢測,而北安碼頭除了碼頭功能以外,亦設直升機場及巴士轉乘中心,且碼頭臨近新城填海E區,是第四條跨海通道的出入口,與A區連接,而A地段的快速通道可連接港珠澳大橋,配合區域合作。六、其 他陳 虹:本澳無障礙設施不足、設計標準不一,促請當局參照國際標準改進完善。劉仕堯:政府不斷改善無障礙設施,相關設計標準有既定規定。陳 虹:有何措施及政策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官員沒有回應。黃潔貞:隨舊區重整法案撤回,居民前路茫茫,現時7層以下、樓齡30年以上的樓宇有2200座,政府會否協助他們維修?低層樓宇的共同設施臨時支援,會否轉為恆常措施?施家倫:關注舊區重整法律制度何時推出。劉仕堯:隨�《城規法》及《土地法》實施後,政府會看如何影響舊區重整,未來盡快修訂《舊區重整法》的原有文本。黃潔貞:善豐重建涉及多項稅務問題,困難重重,在未有舊區重整法前,會否用行政法規協助舊樓危樓重建,提供臨時稅務優惠?劉仕堯:政府重視重整上的稅務,正同法務部門研究如何提供幫助。施家倫:關注國際中心爆炸事件至今兩年,水電未完成復供,水質污染超標、污水倒灌,促政府交代和公布事故成因報告。劉仕堯:關注國際中心事件,房屋局正推動工作,包括樓宇維修基金等可協助小業主。梁榮仔:有個案疑有工務局人員涉違規將僭建個案延後處理,工務局處理僭建物的程序有否指引,希政府關注懷疑違規行為。劉仕堯:問題嚴重,市民如發現違法事件應該檢舉;要求梁榮仔提供資料。梁安琪:關注地產中介人法律生效後,不少業主不願簽「放盤紙」而未能安排「睇樓」,影響中介人生計,政府何時檢討相關法律,有效保障業界的生存和權益?劉仕堯:「放盤紙」在內地和香港均有實行,新法需要社會適應。崔世昌:政府去年提出重新規劃路環舊城區船人街及造船廠一帶,但至今區內仍然殘舊,到底目前規劃進度如何?是否遇上困難?政府不斷強調街道美化和舊區重整,民署和工務部門分工如何?由哪個部門統籌?劉仕堯:路環荔枝碗及船人街的重整已有規劃,但當中部分土地業權和管理的問題尚待處理,政府會繼續與業權人討論。崔世昌:政府早前提到需為《城規法》制訂配套法規,目前進度如何?是否有完成時間表?城市規劃委員會成員如何組成?劉仕堯:城規法將於明年3月1日落實,所有配套行政法規亦會同時生效,至於委員會的組成,《城規法》列明,政府會根據工作的需要,尤其涉及未來專業認證的重要工作,政府會盡量汲納不同專業人才進入委員會。馬志成:特首早前表示重視人才培訓,建設人才資料庫、建設專業認證制度,工程界別的專業認證何時出台?何時能夠申請考核認證? 輕軌等大型工程興建及營運需要青年人參與,政府如何協助青年在大型基建及營運上發揮所長?劉仕堯:工程界別專業認證制度文本已呈交立法會,爭取盡快完成,配合未來數年私人或政府工程的急促發展。青年參與輕軌建設及營運,政府與輕軌承建商的合約列明需要培訓本地人員。馬志成:空氣與噪音問題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政府推出多項措施,例如汽車尾氣排放、環保車資助等等,目前執行情況如何?成效如何?有何系統性構思?社會希望噪音法早日推出,何時完成修訂?何時落實?執行方面有何措施?張紹基:一直非常重視環保,已經與民署就食肆的污染及機器制訂指引,流動污染源早前已制訂電單車及進口車的標準,汽油標準亦正在草擬文本。至於噪音法早前完成諮詢,文本修訂亦基本完成,預計明年會提交立法會審議;執法方面會與警方加強溝通協調,做好執法工作。劉永誠:有關當局如何加強與高等院校的溝通,令高等課程更能與認證需求銜接?如何加強宣傳令中學階段的青少年對認證制度有更多了解,更好地計劃將來?劉仕堯:會全速去做,配合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區錦新:運輸工務司轄下多個部門發生問題,相繼有海陸空交通經營者破產,司長是否有需要負上責任,引咎下台?官員沒有回應。迷你倉將軍澳
- Dec 06 Fri 2013 11:35
運輸工務範疇施政方針辯論撮要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