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8日電(上官雲) 近日,迷你倉最平一則“外國獲獎車手穿清朝官服登台領獎”的消息在網絡上引發熱議。24日,第四屆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賽第二賽段的比賽在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進行。賽後,組織方別出心裁,將頒獎台設置在古縣衙,讓奪得本賽段前3名的車手身著清朝官服坐上花轎,在嗩吶聲中登台領獎。 對於該事件,有網友戲言“把人當猴耍”。而該賽段組織方景德鎮市體育局負責人則表示,此舉為更好宣傳當地文化。江西師範大學正大研究院院長兼文化研究所所長王東林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現在各界對此事存在“反應過度”現象,在當今泛娛樂化時代,安排在古縣衙的做法是為增加一些樂趣,應以一種包容、理解的心態看待。 車手穿清朝官服領獎:2010年已有先例 “浮梁古縣衙”位於景德鎮北部,是全國僅存的幾處古縣衙之一, 1987年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東側按察院配套,可全面反映封建社會統治體制。縣衙內存有一塊乾隆33年的“奉旨碑”——“特調浮梁正堂加五級”;明間背檀坊下書有“欽加同知銜,賞戴花翎權知浮梁事張,毛公建”,欽賜五品為中國品位最高的縣衙。 據新華網報道,在24日浮梁縣古縣衙舉行的頒獎儀式上,當外國車手穿著清朝官服出場時,觀�蜂擁而至拍照,三個花轎被圍得水泄不通。坐在花轎上面帶笑容的烏茲別克斯坦車手卡里莫夫也表示喜歡這種從未見過的頒獎儀式。 景德鎮市體育局負責人介紹,此前在2010年舉行的首屆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賽浮梁站的比賽頒獎儀式上,當地也是這樣做的。國內外參賽車手對坐花轎、穿官服的領獎形式感到很新奇,也享受這個過程。正是應他們的要求,組委會建議我們繼續延續這一做法。” 不倫不類還是別出心裁? 外國車手、清朝官服、登台領獎,這些似乎各不相關的元素被一個仿古領獎儀式連接在一起。面對爭論,古縣衙旅遊公司總經理程迷你倉合表示,浮梁縣當地有保存完好的千年古縣衙,此舉是為了更好地向外界展示千年古縣的衙署文化。 有網友直言不諱稱此舉為文化穿越。認為各地均在為發展旅遊業的存古、復古、創古而各顯神通,一個個所謂的千年古國、古城、古鎮、古宅粉墨登場,將封建時期的帝王將相、鄉紳富賈、三班衙役的所謂太平盛世渲染得淋漓盡致,“文化渣滓”又沉渣泛起,而彰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美德反被拋到九霄雲外。 然而,也有人對浮梁縣此舉表示贊同,認為讓車手穿官服領獎這種表現形式或可商榷,但無可厚非,是一種創新手段,採取別出心裁的方式宣傳當地文化,並明確表示 “此處可以有掌聲”。 對網友戲稱“車手穿官服領獎似耍猴”的說法,王東林並不認同。“在中國近代史上,西方人為羞辱中國人,讓黃包車夫穿清朝官服去拉車才是侮辱。中國人與人為善,讓車手穿官服去領獎,實際是一種尊重。” 專家:應以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 隨著對“車手穿清朝官服領獎”爭議聲的擴大,南方日報載文指出,浮梁縣此舉是想搭國際自行車賽的車來擴大影響力,目前看來不甚成功。到古縣衙去看的或許應是先人留下的名言警句,如內鄉縣衙的大堂楹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對今天畢竟還有警示意義。冷觀熱鬧的場面,即便不給人以借屍還魂之感,仍覺得散發著某種霉氣。 “我對此事的態度是‘不置可否’。”王東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這個娛樂泛化的時代,很多事情都會沾染娛樂元素,這其中有一些能夠容忍的。“車手穿清朝官服領獎”並不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因為當地擁有千年古縣衙這樣的文化背景,以此種方式舉行一個頒獎儀式,附會當年科舉考試狀元、榜眼等“金榜題名”,即使其中含有娛樂因素,也符合邏輯。傳統文化不會在這樣的宣傳中變得不倫不類,談不上“糟蹋文化”,亦不必上綱上線,而是應以一種寬容和理解的心態看待。(完)儲存
- Nov 28 Thu 2013 08:31
車手穿清朝官服領獎引熱議 專家稱各界“反應過度”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