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銀監局近期通過對轄內10家銀行的問卷調研發現,儲存各銀行從不同角度探索適合自身的小微金融經營模式,在業務拓展模式方面各具特色,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較為典型的有五種模式:一是產業集群開發模式。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以商圈、園區和專業市場等產業集群為單位,通過與政府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商會、商業性市場管理方等平台合作,採用批量處理、批量營銷、批量授信的方式服務小微企業;二是“1+N”供應鏈模式。如民生銀行上海分行基於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實力的掌握,對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企業、商戶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三是關係型信貸模式。如泰隆銀行上海分行採用“人海戰術”,通過與企業“面對面”溝通,借助人脈關係“背靠背”瞭解企業各方面信息,較為接近國外社區化經營方式;四是微型網商貸款模式。如平安銀行上海分行與eBay聯手推出“貸貸平安商務卡”,針對中小外貿電商mini storage供無抵押、無擔保的純信用貸款;五是存量客戶交叉銷售模式。如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利用零售業務領先優勢,對存量零售客戶進行二次開發、聯動開發,其小微企業客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該行零售存量客戶。總體來看,各類小微經營模式各有利弊,關鍵在於是否具有可持續性,商業銀行的競爭優勢取決于流程創新、節約客戶開發成本、提升客戶體驗滿足度、通過合理定價獲得最佳效益等方面。另據上海銀監局披露,今年以來,上海銀行業積極踐行“綠色信貸”理念,大力支持節能環保重點工程建設,優化自身信貸資產結構,助推上海經濟轉型發展。如上海農商行今年初特批新增30億元專項信貸規模,重點用于綠色信貸、合同能源等科技創新方面的信貸需求;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加強銀政合作,與上海市經信委簽署百億元授信合同備忘錄,將在“十二五”期間為本市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分別提供總額逾10億元綠色信貸。self storage
- Oct 22 Tue 2013 09:32
踐行“綠色信貸”助推經濟轉型 上海探索小微金融經營模式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